菊与熊的远东争霸(12):伊藤博文发出最后通牒,舰队也悄然离港
168飞艇开奖官网网址
168飞艇开奖官网网址

新闻动态

菊与熊的远东争霸(12):伊藤博文发出最后通牒,舰队也悄然离港

发布日期:2025-04-13 15:25    点击次数:132

这次咱们聊的是日俄战争系列故事的第12集,也是第一部分“菊与熊在远东的较量”的收尾篇。这一集,咱们重点说说开打前,日本是怎么在外交和军事上做足功夫,准备迎战的……

【最后时刻】

御前大会完事儿的时候,天都快黑了。红彤彤的夕阳透过早春时候皇宫里还没长叶子的树枝,照在回寝宫的天皇睦仁和他手下人身上。睦仁一直绷着脸,低着头走路,走着走着,他突然停下了,慢慢地转过身,瞅了瞅那蔓延到树梢上的红光。到了六点钟,太阳已经落到地平线底下了,可地平线上还留着点儿余晖,把最后一点光亮洒在大地上,晚霞把整个天都映成了大红色。

伊藤博文大半夜的时候被天皇给叫醒了,跟睦仁天皇一样,他最近也是翻来覆去睡不好觉。早春的冷风一吹,倒是让人挺精神的。在去皇宫的路上,伊藤心里直嘀咕,他清楚睦仁天皇找他干啥,而且他也早就死心了,觉得跟俄国和谈没啥戏。从仆人把他从床上拽起来,告诉他天皇要见他那会儿,他就琢磨着,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得赶紧劝天皇下定决心跟俄国干一架,说不定还是最后一次机会呢……做政治家啊,得知道让步,但厉害的政治家心里跟明镜似的,啥能放啥不能放。再说了,为了日本的好处着想,伊藤也得拼一把,说服天皇下决心开战。你看那俄国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嗖嗖地往东边建呢,咱得赶在日本还能自己说了算的时候,做个了断啊……

伊藤这家伙,在政治方面真的很有一套,说不定在整个日本的历史上,他都能算得上是顶尖的高手。他和后来那些过了三十来年才冒出来的同僚,还有军队里的那些大兵们不一样,他压根儿就不信什么“靠神明保佑,日本肯定赢”、“只有皇上在,我们才能安心”这类瞎话。其实啊,这些话里头的很多想法,都是他那一辈的政治家为了某些目的自己编出来的。

在走进皇居见到天皇到太阳升起的这几个钟头里,他讲了好多日本和俄国之间的情况,从俄国政局越来越乱到俄国军事准备特别不充分,还说了为啥觉得日本能赢——其实日本不是跟整个俄国打,就是跟俄国在远东的那点军队打。再说俄国整体,因为西伯利亚铁路运力有限,所以想把欧洲那边的大量人和物资运到东亚来,根本做不到。

(上面那张图)是长州战争时候伊藤博文(站在右边)。中间那位是长州藩的“志士”老大哥,奇兵队的创始人高杉晋作。左边那个少年,以后成了陆军中将,还在“大津事件”里丢了司法大臣的位子,有人说他是山田显义,也有人说他是高杉晋作的跟班三谷国松。这张照片是1865年(庆应元年)在长崎拍的。

这一晚上过得既慢又快,等太阳一露脸,伊藤博文瞧着睦仁在晨光里头好像在想啥,心里就明白了,他这事儿成了。到了下午,睦仁皇帝开始搞御前大会。伊藤博文、井上馨、山县有朋这些明治维新时候的老大哥,还有首相桂太郎、管钱的藏相曾我荒助、管海军的山本权兵卫、管外交的小村寿太郎这些人,一个一个都进了皇宫。会议开了整整一下午,大家争得那叫一个激烈,就像东方国家的内阁或者议会开会那样,就算君主有“现人神”这么牛的身份,也照样争。不过呢,争来争去,两边最后还是商量着来了。等到快天黑的时候,参加御前大会的所有内阁成员都拍板了,决定跟俄国开打。

那耀眼的红让睦仁看得头晕眼花,他赶紧抬手遮住那扎眼的颜色,随后一声不响地转身,继续往寝宫大门那边走。他只能无奈地被笼罩在那像血一样绚烂的晚霞里头。虽说“明治”这个年号在日本,甚至全世界,都成了国家奋发向上的标志,日本也确确实实在明治时代变得强大起来。可眼下的明治天皇,是真的老了,糖尿病把睦仁折腾得精神不振,身体消瘦,才52岁,他的肩膀就已经有点驼了,以前国民供奉的天皇画像上那种威严勇猛的样子,早就不在了。但话说回来,他毕竟是睦仁,这个角色他还得继续演下去,为了整个日本……

(上面那张图)是明治天皇睦仁正值壮年的时候。这是一张超级有名的天皇画像,是意大利版画家基奥索内在1888年,也就是明治二十一年的1月份画好的。后来,摄影师丸木利阳把这幅画拍成了照片,做成了天皇的标准照,分发给了国内国外好多地方用。

从一些小事情上,咱们能看出这位近代史上的大人物心里到底怎么想的。那天晚上,宫里头的记事官把睦仁和他一直很喜欢的侧室柳原爱子说的话都记下来了。睦仁说:“跟俄罗斯断交这事儿,算是定下来了……”他话没说完,好像还有啥难言之隐,“要是这场仗打输了……我真是没脸见人啊……”虽说跟俄罗斯开打的决定已经做了,但睦仁没了十年前跟清朝开战时那股子底气。身体不好,岁数也大了,再加上日本和俄罗斯实力差得太多,就算御前会议上的大臣们都支持,连伊藤博文那个老谋深算的都分析得头头是道,他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到了晚上,睦仁更犹豫了,差点儿就要自己动手给俄罗斯的尼古拉二世发电报,想谈谈和解的事儿,还好旁边侍候的武官明白这里面的轻重缓急,赶紧给拦下了。

这一天,时间是1904年2月4号。

俄罗斯的时间走得比欧洲其他地方都慢半拍,他们用的那个不太一样的日历,导致俄罗斯比整个欧洲都足足晚了13天才迈入20世纪的大门。说起来,这其实就是因为俄罗斯有套独特的历法系统,但如果有人想从社会层面去深挖这里面的意思,也挺有道理的。

俄罗斯以前是个封建专制帝国,它的黄金岁月早就没了。到了20世纪初,俄罗斯再也不是那个为了对抗敌人(比如拿破仑战争时),连首都都能烧的国家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一垮台,俄罗斯以前老觉得自己是“欧洲东边,保护基督教文明的大门”,这说法也没啥意义了。社会制度落后,工业基础薄弱,民族问题一堆,地方又大,管起来还松松垮垮,再加上野心勃勃,实力却跟不上,这些都让俄罗斯这个地盘老大的国家乱成了一锅粥。

在沙皇尼古拉二世那会儿,有个很厉害的大臣叫谢尔盖·维特,他算是头几个看出俄国问题的人。从1892年到1903年这十几年里,他既是俄国的交通头头,也是管钱的财政大臣。他一手推动了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建设,就是想让俄国更好地管住从清朝手里抢来的远东那块地方。而且,在他当官那会儿,他还特别上心俄国的重工业建设,想着法子要给俄国补上这个现代化国家最缺的工业短板。不过呢,他搞的这个重工业政策有点过了头,结果搞得农村越来越穷。随着工厂越来越多,还有外资企业的加入,不光是那些有钱的大老板开始在俄国政坛上露脸,工人的数量也是噌噌往上涨,这一下就催生了第三股力量——“布尔什维克”主义在俄国冒了出来。

以前啊,西方那些大国根本没瞧上日本,就连俄罗斯这种看似庞大实则中看不中用的“纸老虎”也没太当回事。但时间一晃到了1904年,俄罗斯国内问题一大堆,闹得不可开交。这时候,沙皇心想,哪怕是跟个小国打个小仗,赢了也能给自己长长脸,稳固一下皇位。尼古拉二世一开始压根没把日本当回事,至少在他觉得日本真要跟俄罗斯开打之前是这样的。可到了1月初,眼瞅着战争的风声是越来越紧了,这一切都变了样。

沙皇心里挺不是滋味地说:“要是咱们三个国家,哦对了,还得算上法国,能拧成一股绳,那力量可就大了去了。”这是尼古拉二世给他表哥威廉二世的一点小提示,他心里头盼着能跟法国、德国再次手拉手,组成个像“那次一起管辽东事儿”那样的联盟。

不过,柏林那边压根儿没搭理莫斯科那么明显的喊话和小动作,德国皇帝在背后偷着乐,嘀咕着:“嘿,这可是(尼基那家伙)头一回用德语唠嗑呢……”

尼古拉二世第二天没出席那个专门商量日本递上来的“第三版改动方案”的国务大会,他是事后才一个一个叫来参会的人,听他们当面汇报情况。

关于那次会议,具体讲了些啥咱们不太清楚,不过看起来美国在日本的大使格里斯科姆好像事先有点眉目。1月29号那天,他给华盛顿发了封电报,说俄国人会在30号给出答复,而且啊,俄国在好多事儿上都给日本让了步。

但是,日本那时候铁了心要打仗,再退让也没啥用了。俄国那边呢,2月1号搞了个带点妥协意思的回复,尼古拉二世第二天就批了,然后3号傍晚就发给旅顺和东京了。可这时候,在日本已经是2月4号一早上了,刚好是他们内阁商量好要打仗的那天。

这是日本近代史上头一遭出现影响国家前途的“下级反抗上级”事件,但肯定不会是唯一一次。

有四个军的十二个常备师团正在往广岛和横须贺这两个地方集合,其中第十一师团后来被调到了新成立的鸭绿江部队。跟天皇还在那儿纠结不一样,日军的大本营和那些军官士兵们,一个个满脑子都是“为天皇效忠”的念头,信心十足。他们觉得,有了十年前打败清朝的那次经验,日本这次肯定也能赢。虽说这次的对手,可比那时候衰败的清朝厉害多了。

日本陆军为打仗可是下了大功夫,他们整了个全新的陆军队伍,装备全是现代化的武器,训练也是按照西方的规矩来的。而且啊,他们十年前就在甲午战争里历练过了,脑袋里装满了“忠诚爱国”的念头,还被“明治武士道”那套精神给深深影响了。这些日军士兵啊,一个个都跃跃欲试,满心想着“轰轰烈烈干一场”,好给“天皇陛下”卖命,立个大功。说起来,后来在旅顺边上的203高地上,他们还真是这么做的。

不过呢,现在陆军上阵打仗还早了点,全副武装的队伍得先到集结地集合,这需要时间。那些之前预备役的士兵要重新回到现役,也得慢慢来,国家要全面进行战争准备,更是得花上好一阵子。再说日本和满洲,它们之间连陆地都不挨着,和朝鲜半岛也没有陆地相连。因此啊,这场仗的前锋肯定是海军,而那“头一炮”,铁定是在海上打响的。

到了1904年年初的时候,日本的海军已经把所有舰队都组织好了,现役的那些舰艇全都被安排到了东乡平八郎这位海军中将的手下(他在同年的6月6日还被升为了大将),这样一来,联合舰队就算是正式建立起来了。时间一晃到了2月,舰队的主力部队也都集合完毕,大家伙儿在佐世保港里,就等着出发的命令了。

日本海军现在主要靠6艘顶尖的大战舰和6艘重装巡洋舰撑场面。这些大战舰和巡洋舰在设计时就想着要一起打仗,所以它们的武器口径都是一样的,而且最近都刚做过详细的检查和保养,状态都很棒。虽然日本海军整体实力没俄国海军那么强,但是和日本联合舰队比起来,驻在旅顺和海参崴的俄国太平洋舰队就差了不少。再说,俄国想从波罗的海和黑海那边派海军来帮忙,那简直太难了,这两地方和东亚隔得太远了。还有啊,英国也明确说了:“为了防止出问题,我们可不会让俄国黑海舰队哪怕一艘军舰参与进来”,因为这“对英国和俄国都太危险了”。

当然了,日本那边正拼命准备打仗呢,俄国这边可没傻等着日本人打上门来。不过呢,俄国的军队也有不少难处,好多实际情况拦着他们,让他们没法儿全心全意地备战,就怕哪天大战突然开打,他们还没准备好。

1904年1月底那会儿,远东的头儿,阿列克谢耶夫海军上将,收到了从圣彼得堡寄过来的一个紧急召集通知。不过呢,圣彼得堡那边对日俄两边正在谈的事情,啥也没多说,就连现在谈到哪儿了,情况好不好,都瞒着呢。这个召集令啊,就是叫远东那边,还有“新关东州”和中东路边上的地方准备起来。跟这召集令一起下来的,还有个任务,就是要建个第1满洲集团军,还让阿列克谢耶夫上将当这个集团军的头儿。

在远东那边,战斗的风声是越来越紧了,可打仗的准备却远远没到位。在奉天(就是现在的沈阳)和旅顺,西伯利亚第一师、东西伯利亚第四师的人倒是都到位了,可就是没有机枪、山炮这些大家伙。本来,这些机枪、山炮、榴弹炮都是20世纪初新式陆军师该有的装备,可都被西伯利亚铁路的低运能给困在了俄国的欧洲那边。还有啊,西伯利亚大铁路也还没修完呢,贝加尔湖那段路还走不了车。因为那边沼泽湿地多,修路的进度被拖得死死的,没办法,只能先在冬天冰层厚的时候,把铁轨铺在冰上应急。

结果就是,圣彼得堡那里的海军和皇家兵工厂,堆了一大堆原本要送到远东的重炮和弹药,可问题是,现在没有足够的火车车厢能把它们运到远东去。就算有了车厢,西伯利亚大铁路那么长,再加上俄罗斯铁道部门那些繁琐的手续,运输起来也是难上加难。还有个经常被大家忘掉的事儿,就是铁路虽然建得差不多了,但管理调度的系统却没跟上,这4000多公里长的铁路上,就靠几个地方管着列车的调度。为了保证安全,从叶卡捷琳堡到伯力(就是哈巴罗夫斯克)每天夜里到第二天,总共就只能发3趟火车。

旅顺的那个俄国海军基地,咱们就叫它亚瑟吧,里面要塞炮啥的都不缺,弹药也管够。但问题就是,他们的大舰队少了那种12英寸大炮的子弹。为啥呢?因为从旅顺到中长路那段路,调度真是一团糟,火车头不够,车皮也缺,结果上千发12英寸的大炮子弹,就堆在海参崴的仓库里,愣是运不过来。再说说旅顺的要塞,俄国那边的新关东州工程部,真是下了大力气,到11月底算是大体上建好了。不过呢,原先的设计是,要塞里那些重型炮啊,都得对着黄海那边。可实际情况是,材料和设备都不够,所以朝着陆地方向的堡垒啊、防御工事啊,才搞了一点点。

这个消息实在是太关键了,兰斯多恩赶紧把美国的大使叫来,跟他说“打仗这事儿,看来是躲不过去了”。美国大使呢,他的立场也很清楚,他觉得应该让日本去拼一把,“要是咱们拦着日本,不让它抓住这个明显能利用的好机会,那它肯定会恨咱们一辈子”。但话说回来,“要是日本这次没抓住机会,那以后肯定会吃大亏的”。毕竟,那个一心想要独占满洲的家伙,可不是谁都喜欢的。所以,法国的外交部长德尔卡塞觉得,“法国、英国和美国得一块儿行动”。

但俄罗斯的老朋友法国,也并非啥也没干,他们好歹拦住了英国,不让英国直接插手日本和俄罗斯之间的争斗。英国那时候刚从“布尔战争”里元气大伤,还没恢复过来呢,法国那些债主在伦敦金融市场上投的钱,那分量可不轻。

日本的外交官在伦敦忙着推销战争,耍着拿小国开刀来吓唬大国的把戏。在地球另一边,离伦敦有1万多公里远的地方,日本的天皇正关在寝宫里,为战争的事儿头疼不已。

2月6号晚上,在日本那边,东乡平八郎带着他的舰队,悄悄地溜出了佐世保港,朝着长山列岛那边开过去了。这事儿就像射出去的箭,没法回头咯……

【未完待续……】

下一期,咱们要翻开日俄战争的新一页了。这次,咱们详细聊聊日俄战争一打响,两边在海上和陆地上是怎么拼死拼活的。记得点个,这样就不会错过啦!想去了解更多精彩、实在的内容,就去我的主页逛逛吧!